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这种影响是由负载于媒介符号中的信息来实现的,但它决不是传者的单向发出和受者被动接受的过程,其中包含有多重复杂的双向的互相影响的过程。从社会互动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受众审美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这是韦弗给传播下的非常形象的定义。这种心灵的影响是由负载于媒介符号中的信息来实现的,但它决不是传者的单向发出和受者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在媒介与受众之间存在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电视媒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介绍了早期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和库利对人际传播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些研究成果对后来传播学研究的影响。作者主要介绍了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朱德和库利关于“自我”的理论和库利的“初级群体”理论。作者认为,米德在人的互动之间插入了一个符号解释的因素,这是后来传播研究视角转移的理论依据;米德和库利关于“自我”的理论则对人际传播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初级群体”理论在“两级传播”理论提出后,被重新发现,并在传播学界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学"技能训练与学理教育并重"的定位使其比一般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更加重视理论与实务间的关系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生态正在经历结构性的变化,这一趋势也将影响新闻传播理论的形塑及其与实务界的互动。我们一方面以传播实务的流变为脉络,来探讨新媒体时代理论建构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从"理论"和"实务"的本体内涵进行分析,以此厘清理论与实务间的辩证关系,并就新媒体时代理论与实务的互动给出建议,希冀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和学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涵化理论赋予了新的含义.涵化理论在目前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依然存在,但互联网的特点使得涵化理论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对受众的单向线性影响变为了受众与媒介的双向互动.受众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行为接受着互联网话语的教化和培养,这些行为和因素都在影响着涵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理论框架及效果评价,也影响我们对互联网受众的认知与价值发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深层互动日益频繁,网络所构筑的虚拟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随着受众选择自主性的增强,电视时代的"涵化理论"无法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信息传播模式和内容结构的变化使得普通受众开始参与媒介拟态环境建设过程,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的线性传播模式,"涵化理论"的内涵在网络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刘卫 《新闻前哨》2007,(11):65-66
"努力让报纸与读者互动起来"。尽管传播学理论早已表明传播是双向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也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的,但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如21世纪对互动报纸的呼唤更迫切。当网上BBC、网上聊天、互动游戏、互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时,人们再迫切不过地希望媒体成为双向交流的互动媒体。  相似文献   

8.
新闻互动有多种形式,纸媒与读者互动是其中之一。互动一词意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具体到本文所说的纸媒与读者互动,指的是读者以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反馈信息的方式参与媒体传播。在大众传播理论里,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馈系统的确立,不仅要求传播者把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  相似文献   

9.
陈艳 《今传媒》2006,(8):17-18
媒介组织进行文化建设依赖于组织传播来获取和传递信息。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组织传播活动成了媒介组织进行文化建设的关键。何为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实体,也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组成的一个集合体,要进行运转,其成员必然要进行互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因此,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传播活动。这也就是说,组织要协调运转下去离不开组织传播活动。组织传播是有组织的人们进行的沟通和互动行为。(1)组织传播有多种类别传播学认为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各个组织是社会中的子系统。组织之间要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都市报《兰州晨报》的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报道进行文本分析,结合以往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传播为视角,发现都市纸媒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忽视冲突正功能、符号构建失策等特征,在结论和对策部分引入西方社会学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为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象征性互动理论是传播学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然而关象征互动理论的基本内涵学界似乎还没有定论。本文从象征互动理论的缘起、发展和现状等几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研究梳理、分析论证,以期对进一步认识和发展象征互动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编辑科学判定稿件水平的三种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核心部分,在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稿件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地审稿和判定稿件的水平,成为考察编辑能否胜任审稿工作的一项最重要内容.近几年,许多探讨编辑学理论的文章突出强调编辑的换位意识,这对于改变过去编辑在审稿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来说,无疑很有必要.但同时也需要指出,这只是审稿工作的一个方面,因为,编辑审稿的实际过程是编辑的水平、思路与稿件的水平、思路的对比与互动过程.科学地判定稿件的水平,需要把握这种对比与互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本文就这一问题,拟从编辑审稿思维方式的角度,初步提出以下三种科学判定稿件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戴海波  杨惠 《编辑之友》2015,(10):72-75
在传播学发展史上,关于构建“传播中心理论”的争论曾引起诸多著名传播学者的关注,也影响了对传播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认知.所谓“传播中心理论”是指统摄传播的所有过程,将传播现象进行普遍意义上归纳和揭示的传播理论.文章对其产生的历史进行溯源,指出构建“传播中心理论”的难处即范式的不同,在分析传播理论缺乏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传播中心理论”存在的问题,认为这是传播领域研究逐渐地“内眷化”和“窄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舒小东 《传媒》2016,(11):62-63
在社交媒体、移动终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类已经进入一个能够随时随地展开社交的时代,这彻底改变了人际传播的场域格局。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微信打破了以往人际传播格局,呈现出全新的传播特征和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微信人际传播展开系统研究,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是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从电视批判理论中的读导向理论角度出发,来分析观众与电视广告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的,指出“诠释社群”对观众影响形成观众与广告在观念上的互动,观众通过对广告的默许,顺从与交战产生在意图上的互动,表明观念如何在互动中填补广告中所遗留的空隙及广告与观众如何运用好莱坞模式与修辞式进行互动。  相似文献   

16.
袁国亨 《大观周刊》2010,(41):145-14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因素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起着主导作用。说到底,教学活动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过程。而且是一个心理影响过程。是信息的相互反馈和融汇,是心灵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基于框架理论下,新闻传播需要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保证新闻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当下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理论在新闻传播当中应用较为普遍,在框架理论影响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在基于框架理论下,对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过程中,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框架理论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闻传播日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透视跨文化传播的"误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是指两种以上异质文化间的互动,在此过程中,"误读"现象普遍存在."误读"产生于文本的生产者、文本自身和文本的接受者这个信息传播链条的各个环节间的相互作用之中.本文从解释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跨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9.
广告传播活动是人类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从简单的推销术到如今广告学科体系的建立,广告传播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笔者通过对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总结和分析发现,在广告市场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广告传播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不断发展的理论均是对前一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个性与差异一直是广告传播理论中所强调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营造网上正面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跃先 《网络传播》2006,(11):52-53
如何贯彻中央关于互联网“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阵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从实践看,打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应该努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