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在课程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为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品课程作为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的基础性子工程和先导,已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如何建设一流的精品课程已成为大家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管理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既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大学生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现有的公共管理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对课程的认识和定位不明确,教材不规范,课程内容不成体系,缺乏深度和广度等问题。本文提出课程体系建设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课程教材建设要优选为主,自编为辅;课程组织及授课方法可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在论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对质量工程推动意义的基础上,从立足特色的课程群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及课程建设监督评价四个方面对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进行了详细描述,以期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高校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在课程建设中应重点抓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以有效地利用教学和师资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教学中,应根据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的原则,制定切合实际的建设规划、保证措施及评价标准,为课程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正确思路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龙坡涛 《天中学刊》2023,(6):139-141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与重点,课堂教学是高校“金课”建设的主阵地。针对当前“金课”建设中存在的建设意识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彰显不足、课程思政融入不足等问题,普通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强化“金课”建设意识、完善制度、加强课程思政等方式持续推进“金课”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边缘化”——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二十多年来在大学语文同仁们的努力下,曾受到大学生和整个社会的欢迎,大学语文教学也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大学语文因为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有的高校正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不少高校,强调专业课,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开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城乡社会调查”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开展城乡规划实践的基础环节。文章探讨了“城乡社会调查”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思政元素的契合点、课程思政的实施有效路径和实践效果,并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评价四个方面具体落实了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为相关课程和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核心的重中之重是全方位立德树人。《药理学》作为医学必修基础课,亟须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服务。我们通过研究《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建设方案,来解决《药理学》课程思政“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等财经院校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学校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应在遵循高等学校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一个适合高等财经院校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和配套的课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抓课程评估促课程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教学建设,也是国家教委对各类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工作评估的一项主要指标。开展课程建设,抓好课程评估,加强评估后的课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结合课程建设、评估的工作实践,对课程建设与评估的作用,相互关系,存在的问题,评估工作的改进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不断推进课程建设课程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单元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与其他高校一样 ,课程建设工作经历了从单门课程到系列课程建设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校就成立了课程建设委员会 ,规划、指导、监督、评估、管理课程建设 ;设立课程建设基金 ,按照“全面规划、重点支持、适当集中、尽快见效”的原则 ,以立项的方式 ,分期分批把覆盖面大 ,在学生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的公共课和技术基础课作为校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同时要求各学院将专业主干课作为院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此阶段课程建设基金的投入主要是改善课程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协同“立德”与“树人”关系的新时代教育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行为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学方法论已达成了教育哲学共识。基于教育管理的组织实施、基于教改动力的教学调试、基于方法更新的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基本策略分别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以点带面”。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正在起步,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参照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模式取得了高速启动、迅速推进的收益,但未能显现继续教育的特色而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且可能获得特色发展,继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并力求反作用于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质量。为此,根据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学生群体、课程教学的特质分析,提出了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法、教学改革策略、课程建设步骤的特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章在全面审视了黄冈师专的教学和科研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黄冈师专“九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科教兴校与条件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建设;质量效益与课程建设,并提出了“科教兴校”的战略思想以及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始于1997年10月。1998年,我们组织了10余所小学,采用以当时的主流操作系统WIN95为平台的教学方案,开展区域性教学改革实验。1999年底,教育部提出了“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我们又根据地方实际确立了研究课题,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上来。研究之初,我们以“突出操作、技能纲目、辅助学习、任务驱动”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突出操作”就是强调课程实施必须以操作为核心,除个别课时以讲授为主外,应不分理论课与上机课,全部在机房进行;“技能纲目…  相似文献   

15.
公共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键。该文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改革实践,对公共课程实践教学建设进行总结和思考,重点论述了公共课程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设计与建设方法以及建设成效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从师资队伍凝聚、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科研互动和评估体系完善等四个方面对对提升信息光学课程建设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专创融合”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教学存在的缺少综合性平台、课程设置不合理、集成教学场景缺乏、专业教师匮乏等困境,以STEM教育理念和OBE理念为引导,对接产业、布局专业、服务职业,基于“众创空间”和“工作室”的综合平台,探索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学科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创新点为:再造了“众创空间+工作室”理实一体教学空间;构建了“教、学、练、战”四维度教学教学体系;打造了四年递进式跨学科课程新体系;创新了“专业教师+工作室导师+众创合作人”互补式师资建设;建立了专创融合管理机制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它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建设的内涵不甚了解或理解得不够全面,因而导致课程建设工作无从下手或不够规范。本文试图比较全面地阐释课程建设的内涵,并针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建议。一、课程建设的内涵课程建设是与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要比较准确地界定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就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课程建设不仅包括对外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全面审视了黄冈师专的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黄冈师专“九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科教兴校与条件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建设;质量效益与课程建设,并提出了“科教兴校”的战略思想以及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心脏,一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教学改革,都必须纳入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一总渠道,并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上体现出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对基于课程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始终坚持高素质人才培养要以“宽、交、专”兼备为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