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领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强调的国际科技合作关键领域之一,该领域产出的国际合著论文是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本文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数据库(SC I-EXPANDED)收录的、中国2005-2009年在环境研究领域发表的国际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论文的生产能力、地域分布、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分布、发表期刊分布等方面的计量分析,系统地揭示了5年来我国在环境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整体表现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孙励 《情报杂志》2003,22(11):102-103
自1997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国内社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信息化领域的论文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取了1997~2002年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科技期刊网中关于社会信息化的论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以期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有所预测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年-2009年中国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基金资助论文进行分析,从资助基金的级别与比例、论文在期刊上的分布、高产出作者及其重点研究领域、高产出机构及其重点研究领域、关键词词频分布等方面,描述中国图书情报学基金资助研究的基本特点和整体状况.同时,将数据分为2000年-2004年、2005年-2009年两个阶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中国图书情报学基金资助研究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开放存取的网络型学术资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收录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发表教量、机构分布、重点作者、合作度和研究主题等方面分析揭示其发展态势,并与ESI数据库中同类学科的国际研究前沿进行对比,从而对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国际及中国多学科研究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ISI的ESI数据库,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国际多学科发展现状、主要研究国家(地区)、主要研究机构、科学家、期刊以及国际多学科前沿问题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国际多学科研究领域中居前1%的高被引论文有341篇,按论文收录数中国排名第12位;居前50%的国家有70个,按收录数中国排名第3位;居前1%的科研机构有85家,按收录数中国排名第3位;居前1%的科学家有594名,主要以美国科学家为主;居前50%的期刊有19种,中国有一种;在国际多学科研究的13个学科前沿领域中,中国发表了4篇古生物学领域的文章。本文同时对中国多学科研究的现状以及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也进行了分析,提供了解国际及中国多学科研究的科研发展及影响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王文平  刘云  何颖  谭龙 《科研管理》2015,36(3):127-137
基于中国学者在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电子电气工程、数学、医学、神经科学、物理学等6个重要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分别将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论文跨学科研究程度的测度指标,评价国际科技合作对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影响程度及中国与世界跨学科研究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合作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国际合作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程度受研究领域的影响,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程度较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跨学科研究程度逐渐提高;中国在多个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程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显君  熊昱  冯堃 《科研管理》2020,41(10):1-10
缺乏核心技术,一直是我国产业创新和国际竞争的“软肋”和“瓶颈”。 主流创新理论和技术追赶理论专门研究产业核心技术演化机理的文献十分匮乏,国内创新研究领域对我国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还缺乏系统总结和高质量研究文献。中国高铁从无到有,是后发国家产业赶超发达国家的典范。与汽车等制造业大而不强不同,中国高铁产业不仅里程数绝对领先世界,而且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也实现了突破或赶超。但目前学术界对我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演化、突破路径及机制的系统研究还十分匮乏。本文通过我国高铁三个企业的三项核心技术突破过程的纵向案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高铁核心技术经历了从功能性核心技术到性能性核心技术再到可靠性核心技术的演化路径;在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逆向学习和正向学习都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核心技术突破阶段匹配不同学习模式。本研究揭示中国高铁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路径与机制,充实了技术演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深化了中国情境下的技术追赶研究,丰富了后发国家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同时,本研究对于我国企业及政府认识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规律、优化核心技术对策与机制、以及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核心技术封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科睿唯安公司联合发布《2022研究前沿》报告。报告以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的12 610个研究前沿为基础,遴选出2022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11个大学科领域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65个研究前沿。文章以这165个研究前沿及其核心论文和施引论文为分析基础,概括出当前科学研究所呈现的8个整体发展趋势,以及11个大学科领域的近期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问题,旨在为研判科技发展大势、凝练重要科学研究问题并进行系统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择1978~2007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发表的SSCI论文,通过对其数量与趋势、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学科分布、平均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陆SSCI论文发表具有如下特征:总量相对偏少,但数量逐年上升;高校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合作论文与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一样在经济与商业管理领域、心理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等.研究结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05-2008年我国竞争情报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5年至2008年4年间的竞争情报发表论文从论文年代分布、作者、来源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由此反映出我国竞争情报领域发表论文的状况,总结了该领域发表论文的一些特点,为以后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傅丽君 《科技风》2012,(21):219
以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南极主题的博士论文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南极研究现状、重点研究领域等信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研究》2021,39(4):577-586
通过施引文献的全文引文分析,展示了高被引造假论文对学术界所造成的微观影响以及撤销前后的影响变化情况,揭示其在学术界造成较大影响的原因以及科学自我纠错机制的作用发挥情况。首先,构建了包括引用情感、引文功能、引用对象以及引文重要性等维度在内的全文引文分析框架。然后,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分别选择一篇代表性的高被引撤销论文作为案例样本。基于构建的全文引文分析框架,对这两篇论文的施引文献进行各维度的人工标注和描述分析。高影响力造假论文对学术界的影响巨大,但需全面辩证地看待。其获得很高的被引频次,与造假论文本身价值和学术界的引用时尚均有关系。科学自我纠错机制作用的发挥呈现学科领域的差异性。自然科学领域存在识别问题的能力,论文撤销的净化效果也较好。社会科学领域则基本没有基于科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纠错机制,论文撤销行为对其后续影响的净化也无显著作用。重复性研究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者在自我纠错方面的表现差异,包括重复性研究的动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化学文摘>收录的论文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发表的化学学术论文从1989年占全世界化学论文总数(397 200篇)的3.7%(14 650篇),上升1999年化学总论文数(591 100篇)的9.0%(53 200篇),相对百分比增加了2.43倍,绝对论文数增加了3.62倍,成为继美国(由1989年的27.8%下降到1999年的23.9%)日本(1989年11.8%增加13.5%)之后的第三位化学论文大国,超过了德国(7.5%)、英国(5.1%)、俄罗斯(4.4%)、法国(4.3%)、意大利(2.7%)、加拿大(2.7%)和印度(2.3%).这一显著进展被美国化学会著名刊物<化学与工程新闻>(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October 30,2000,p65)在"全球各国(化学)研究与发展(R&D)状况”报告中高度评价为"中国是唯一(在化学论文源)表现出重大增长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包括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发表在世界三大名刊上的论文和发表在各学科顶尖期刊上的论文在内的高影响力论文作为事实数据,以G7国家和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作为主要比较对象,对高影响力论文数量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与美国在高影响力论文数量上还有显著的差距,但是中国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速领先于G7国家,同时扩大了对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领先优势.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世界科学事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正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2008年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SCI 、EI、ISTP、MEDLINE、SSCI等国际检索数据库,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的检索,分析了中国论文在世界所处位置及影响、中国国际论文收录数和被引用情况以及分布情况、中国国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况以及分布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中国香港特区、台湾省以及中国澳门科技论文产出情况、中国社会科学论文产出情况。提出了“表现不俗论文”的概念,并对中国表现不俗的论文进行了简要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四年《情报科学》研究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曼菊 《情报科学》2002,20(8):819-821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1998-2001年《情报科学》中的研究论文共1107篇,重点从论文来源、研究主题、作者这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情报科学》近四年发展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其研究影响力、研究热点方向等,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日本各方面接近平均水平,俄罗斯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论文占其本国科研论文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重视地球科学研究,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还偏弱。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俞征鹿  马峥  郭红  王娜  贾佳 《情报杂志》2013,(4):1-5,1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主要的科技资助渠道。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和SCI数据库为基础,从机构、地区、学科、高端论文和零被引率等角度对四类计划或基金项目论文产出和影响力水平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研究了科技投入和论文产出的时间关系。研究发现,项目资助产出论文质量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合著水平较低;从立项到论文产出成果达到高峰需要经历4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科技论文产出是评估科研单位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对中国航天员中心公开发表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相关的一些文献计量指标,进而研究了该所的论文产出分布情况、发表刊物分布情况、学科分布情况、核心作者群体分布情况,最后对提升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学术地位提供了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技论文基金项目标注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提高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已成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点。各学科领域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普遍具有方法先进、学术水平高、研究深入等特点,组织刊发基金论文已成为提高期刊学术水平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基金论文比率也成为科技期刊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得到迅猛发展。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的科研产出能力也得到迅速提高,国家对科研的资助大大加强,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基金项目产出论文数量成倍提高。据统计,许多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例达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正是由于科技期刊对基金项目数量的追求及基金产小论文在评审和刊登中受到的一些“优待”,可能对基金项目标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在6种知名农业大学学报中随机各选取2005年出版的2期作为样本,对其基金项目标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基金项目的规范标注和基金项目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