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国家男子柔道队59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3.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韩国Biospace公司)进行身体成分的测定,采用30s Wingate测定无氧代谢能力。结果: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点为低体脂率,高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和肌肉重量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体重级别特征;与拳击、跆拳道、摔跤等项目运动员相比,体脂百分比较低,瘦体重,体重、肌肉重量,体重比值较高。同时,健将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均优于一级运动员;体重、瘦体重、肌肉重量和蛋白总量都与PP、AP和Pd呈高度正相关,同时肌肉重量与PP和AP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结论: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同时运动员的最大做功和运动能力与肌肉的体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3.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10 s、30 s和60 s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血乳酸.结果: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男子优秀组运动员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代谢能力较差.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不同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男、女优秀组分别明显高于普通组;结合中国跤运动员10 s、30 s和60 s无氧功相关指标,测定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变化,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优秀中国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精度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技术和40s Wingate实验,对中北大学20名男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的测试,通过分析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的内在联系,探寻某些潜在的特征联系。研究发现:中北大学跆拳道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相比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上肢、躯干肌肉量无显著性差异,但体脂、体脂肪率明显比二级运动员要低,去脂体重、最大、小功率、平均功率、下肢的肌肉量及总肌肉量明显比二级运动员要高。跆拳道运动员身高、上肢及躯干肌肉量与无氧功率无显著相关性,但是体重、去脂体重、下肢肌肉量及总肌肉量与无氧功率呈高度相关性,体脂肪率、体脂肪量与无氧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许汪宇  蔡广  沈勋章  葛珺 《体育科研》2013,34(1):75-78,103
目的:探讨女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与15S无氧功特点及其相关关系.对象和方法:以650名上海市10-18岁女运动员为对象,分别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量、瘦体重和立定跳远.并采集15S无氧功率自行车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最大转速、最大转速出现时间等指标,分析其特点及相关性、结果:上海市女青少年运动员身高及体重在10-13岁、最大和平均功率在㈤~15岁增长最快,15岁后趋于稳定,瘦体重、体重和肌肉与功率的相关性依次降低、结论:对女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要在15岁之前,评价女青少年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时最好使用瘦体重相对功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来测试体育高考生的身体成分,运用30s Wingate实验测试体育高考生的无氧能力,测试数据采用SPSS17.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体育高考生体重与无氧能力的关系密切;男女体育高考生的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肌肉推测值与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均呈高度的正相关;其中男生的蛋白质含量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的正相关(r=0.661,P〈0.01),女生不明显。湖北省体育高考生身体成分各指标与无氧能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方法:运用形态机能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08北京奥运珠峰火炬传递队21名男运动员和15名男性登山爱好者为研究对象.结果:1)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大腿围、小腿围、腰围、臀围、克托莱指数与登山爱好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脂率、瘦体重率、BMI指数、基础代谢率与登山爱好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优秀登山运动员的心功指数、心率、肺活量/体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优于登山爱好者(P<0.05);4)优秀登山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为4.78±0.57 l/min、通气无氧阈为3.83±0.35 l/min、无氧功率为847.02±109.25 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197.64±245.1 W,氧功率递减率28.21±14.2 W/s.结论:优秀登山运动员具有身材中等、四肢发达,下肢尤为粗壮,身体强壮的形态特征;具备基础代谢率低、体形偏胖,体脂含量高的身体成分特征;具有良好的有氧、无氧代谢能力以及对高原缺氧低压环境的良好适应性的机能特点.  相似文献   

8.
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恢复心率和血乳酸。结果:1)磷酸原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最大圈数都明显高于女运动员;2)30s和60s两种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出相同水平,但糖酵解代谢持续供能能力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男子优秀运动员组15s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男、女最大圈数大于普通组,达到最大圈数时间小于或等于普通组;4)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60s平均功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组。女子优秀运动员组30s、60s平均功率、最大圈数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60s最大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P<0.05)。结论:1)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男运动员明显强于女运动员;2)较强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3)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时,男、女运动员都使用10s无氧功测试为好;4)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组强于普通运动员组。  相似文献   

9.
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采用美国产身体成分分析仪310e对吉林省8名男子速滑运动员的瘦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身体水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等几项生理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长期速滑训练能有效减少体脂,瘦体重相对增大;BMI指数接近于正常人的标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偏低,有轻微的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0.
8运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身体成分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 FUTREX—5000A 近红外体脂分析仪对参加第8届全运会举重比赛决赛的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级别的男运动员中,比赛成绩较好者,全身体脂百分含量较低,瘦体重较重,体液含量较高;女运动员的这种现象不明显。随男、女运动员体重级别增大,总成绩/体重、挺举成绩/体重、抓举成绩/体重这3个比值呈逐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自身改革和发展,又要引导和帮助人们结合实际学习、运用科学 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改革和人的发展提供正确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准公共品的属性及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散打运动员上肢、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为散打运动的有氧、无氧能力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散打运动员不仅应具备爆发力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也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有氧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应重视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对传统训练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使其理论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操作方式得到深刻的改进,应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东省驻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普遍存在质量差、利用率低、用途单一、自我封闭、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探讨了加快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与使用的力度的措施,指出应充分利用外资进行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奥运会和全运会(以下简称“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和体育产业自身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式访谈、文本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的产出现状、产业化路径及特征等进行探讨,并对其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据此提出促进上海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的策略,如进一步深化细化体育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体育科技管理的产业化价值导向、完善技术要素激励等,以提高奥运全运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张晓雯 《收藏》2012,(3):12-16
有宋一代,私人收藏文物之风炽盛,无论文人士大夫,或者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或其他文物庋藏。北宋初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有楚昭辅、王溥、王贻正等。嗣后,苏易简一家四代皆好收藏,米芾曾赞日:"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南渡的私人藏家尚有宗室赵令畤(zhi)、赵与懃(qin),以及苏轼、苏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陆游、周必大、朱熹、叶适、刘克庄、贾似道等文人士大夫。两宋私人书画藏家人数众多,蔚为壮观,折射出宋代书画收藏之繁盛。然而,以书画成就而驰名艺坛的米芾却因其书画盛名,而掩其鉴藏大名,以致少有人关注米芾作为书画鉴藏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论证,结合对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观察,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大学生体育健康与卫生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健康和卫生意识,97%的学生对体育有良好的认知态度,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在校所学专业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大学生的健康愿望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与他们对健康的良好认知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现代化与艺术体操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综合理论分析,论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对艺术体操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过程管理水平、艺术体操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杜绝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不良行为、促进艺术体操运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育生态的迁移与潜移规律及其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体育生态系统存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迁移、潜移现象和规律蕴含其中。就体育生态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中的某些要素和方面,分别进行了迁移与潜移现象的扼要论述;并以项群训练理论和中国体育所谓的“阴盛阳衰”现象两个典型事例,对体育生态的迁移与潜移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生态学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