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成绩评定理论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定实施等级划分,因为等级划分达不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评定目的。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首先应不与升学考试或者评比先进、荣誉挂钩,不采取统一划分等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学习领域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细化成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针对细化的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对照评定和相互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研究和探索,基本上是从《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评定理论上展开的,是先制定考核标准,依据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考核,即用统一评定标准对个体进行判断与等级评定。笔者以为《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成绩评定理论是不足的,采用这种学习成绩评定方法达不到真正的促进学生进步和有效发展的目的。笔者从解读《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成绩评定理论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新的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和方法,为一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成绩评定理论,展开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成绩评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什么要划分学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所划分的水平等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划分学习水平主要是为了在一定的阶段内,更好地加大教材内容的弹性,使学校和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能及运动技能等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六个水平,并在各领域按学习水平设置相应的目标。其中,小学l~2年级为水平一、3~4年级为水平二、5~6年级为水平三;初中阶段为水平四;高中阶段为水平五。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还在各个领域为水平五学段学…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体育课程进行了人为的界定,小学称为《体育》,中学称为《体育与健康》。这一称法虽然在本质上没有改变体育课程的性质,但多少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把体育课程统一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式给这门课程赋予时代的色彩,符合学科发展观,也更有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暴露出学生身体锻炼与体育技能培养的矛盾、教师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体质评价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和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课程评价明确指出:“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  相似文献   

7.
相对性体育学习评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研究目的本文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专家研讨和本校的初步实践体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对性学习评价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旨在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使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更加科学、更具人性化,以期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2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从本校初中一年级10个教学班中随机选择(2)班50名学生为实验班,(5)班50名学生为对照班,年龄为12~13岁,男女学生分别为30人和20人左右,体育学习水平基本相同。本次实验围绕相对性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的效果,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必学内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立峰 《体育教学》2011,(6):26-28,2
1.研究目的 自2001年教育部制订、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来,体育课程改革促使学校、学生和体育教师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可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2003,(1):4-6
自2000年9月始,以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等具有历史意义的课改文件已由教育部先后颁布,并在全国或部分省市实验、实施。这表明,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巩固提高的攻坚阶段。如何促进改革健康地向更深层次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2003年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本刊记者于2002年底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季克异处长,以下是专访摘登。  相似文献   

10.
<正>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就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一、转变教育观念,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注重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李岚清同志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1.新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观,以及体育课程自身动态的教学特点,拓展了课程学习内容领域,构建了学习领域不同水平段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新要求。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多种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步发展和提高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水平。2.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单元计划,其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13.
从1956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起,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颁布了六部体育教学大纲,在内容和结构上经历了由全国统一的单一课程结构到必修与选修内容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这一改革过程。在最近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出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一,建立学生新的体育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体育课程学习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方式,提高体育课程学习的有效性,促进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峰 《中国学校体育》2006,(4):I0002-I0002,1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已经开展快五年了,如今仍在广泛深入地进行着。贯彻实施新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保证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但,要正确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先必须对这一指导思想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要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有人听说体育课程的名称要改为《体育与健康》,就写文章说,体育课程已经由健身体育发展成为健康体育了,以后的体育课就叫“康体课“了;甚至有人说,…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梅州城区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教材的学习和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有一定的认识,个别学习领域目标学生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仍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有待转变;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标准》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器材的购置、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型《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大学习领域目标,结合教学经验和基础教育调研,把体育与健康课划分为兴趣游戏型、户外拓展型、体能提高型、技能培养型、知识理论型、体育鉴赏型六种。新型《体育与健康》课,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提供帮助。同时,新型《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的建构可为体育教师搭建一个研教平台,期望能为中小学体育老师进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论技能学习、新学习理论与快乐体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立 《体育教学》2002,(1):11-12
技能是指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在国家新颁布的《体育(1-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运动技能学习被确认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把运动技能学习分成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技能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中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行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应该怎样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改进教学;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评价的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课程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预期学习结果的指向,是教师设计教学(包括计划、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因此,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制订的课程目标,科学设置具有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学习目标,是体育教师正确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一、课程目标体系的梳理、整合及重建《课程标准》制订的课程目标呈现三级递进体系,根据课程目标(总目标)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