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荷兰体育法律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兰法院对体育案件的管辖权受到用尽内部救济原则的限制。对于体育行会的内部裁决,荷兰法院可以进行司法审查。荷兰足协有一套具有特色的、为荷兰法律所求认其效力的球员特会纠纷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下,探讨我国法院能否处理球员和俱乐部之间的劳动合同争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仔细分析晚近的司法实践,无论是《体育法》第33条的现行法规定,还是《国际足联章程》《中国足协章程》等体育组织制定的规则,抑或当事人同意提交中国足协仲裁委员会裁决的约定,都不妨碍民事法院对此类争议行使管辖权。然而,考虑到体育行业以及体育争端解决的特殊性,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仍存在受案范围以及法律适用上的不足,影响审判的效果。基于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先进经验,我国应建立专门审理竞技体育纠纷的体育仲裁机构以解决足球劳动合同争议,既要实现司法处理的终局性,又要避免对体育自治的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用尽体育行业内部救济原则"在我国体育法学界确立的过程,对该原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研究内容涉及司法管辖和体育自治、程序公正和时间利益等价值冲突.研究认为,"用尽体育行业内部救济原则"在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的实践不尽相同.法院基本不用特意考虑该原则,但是如果法院考虑减轻自身的诉讼压力,可能会要求当事人通过一定的行业内部救济.换言之,法院很可能支持"用过行业内部救济原则"而不是"用尽行业内部救济原则".仲裁机构则更加坚持"用尽行业内部救济原则".时间因素是"用尽行业内部救济原则"除外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4.
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将裁决修正适用于国际仲裁的先例,使得这一原本属于瑞士国内法上的救济手段可以适用于国际仲裁中,体育纠纷大多属于国际仲裁的范畴。结合孙杨案件,对瑞士法框架下的体育仲裁"裁决修正"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在瑞士法院的司法实践中,仲裁程序涉及刑事犯罪或裁决作出后发现新的民事证据,当事人均可申请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或其他各州地区法院修正仲裁裁决。刑事犯罪由于具备较强的司法公信力,容易在"裁决修正"中受到法院青睐,应当坚持刑事证据优先的原则。针对发现新的民事证据,需要满足时限条件、勤勉义务、重大影响和法律利益四项条件;同时排除一些禁止性规定才可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孙杨案件若以裁决修正理由继续上诉,获得胜诉判决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5,(5):39-46
司法介入体育争议并不必然影响体育自治的实现。对我国法院自1999年来16年间的裁判文书分析证明,在行政诉讼领域,体育自治一直得到坚守,法院尚未受理过以体育协会为被告的行政诉讼。在民事诉讼领域,不同法院对司法介入体育争议的态度不同:以体育协会为被告的名誉权侵权纠纷不能得到法院支持,但在劳动争议案由和合同违约案由中,法院介入的情况在不断增加,体育自治呈现消解状态。在刑事诉讼领域,法院的司法管辖是绝对的,不存在体育自治。在我国体育自治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司法良性介入体育争议不但不是自治的黄昏,反而有助于体育自治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管辖权和可受理性是国际体育仲裁院(CAS)体育仲裁中无法回避的程序性问题。管辖权涉及CAS仲裁庭是否具有审理案件的权力,可受理性涉及CAS仲裁庭是否合适审理案件。而CAS体育上诉仲裁中可仲裁性、可上诉决定和上诉期限3个问题,是属于管辖权还是可受理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分析这些具体程序性事项的内涵、性质,考察CAS、瑞士联邦最高法院的相关判例,认为:如果上诉案件不具有可仲裁性,仅会导致CAS失去对案件的管辖权,并不影响其他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对案件享有的管辖权;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庭作出不可受理的裁决后,对未用尽内部救济的缺陷进行补救,随后继续向CAS提请上诉,用尽内部救济和可上诉决定的存在都与案件的实质性要素有关;如果将时限问题认定为管辖权问题,在违反了时限规定的情况下仍可向其他法院提起上诉,这不符合双方利益保护。由此得出:可仲裁性问题是管辖权问题,可上诉决定和上诉期限均为可受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社团处罚权与司法审查权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当前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社团处罚纠纷处理机制进行专题研究。认为,体育社团拥有的内部处罚权是维护体育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权力;为防止体育社团“滥用”或“误用”这种权力,法院有必要一定范围的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8.
在土耳其足球运动员和裁判员起诉土耳其政府的两起体育纠纷案件中,欧洲人权法院判决土耳其政府败诉,法院根据《欧洲人权公约》第6条第1款否定了土耳其足协强制体育仲裁制度的合法性,维护了运动员和裁判员寻求司法救济和接受公平审判的权利。该判决与此前该法院在佩希斯泰因诉瑞士联邦政府案中认可国际强制体育仲裁制度的合法性并不矛盾:设置强制体育仲裁制度本身(perse)并不违法,但如果该制度中的仲裁机构和仲裁员未能满足独立性和中立性要求、仲裁程序的公正性得不到保证、仲裁裁决不能接受国家法院的司法审查时,强制体育仲裁制度可能会侵犯当事人的诉权,而国家政府会因为违反《欧洲人权公约》第6条第1款而承担法律责任。参考该案判决,根据中国签署的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宪法对人权保障的要求,在目前中国法院不愿意受理竞技体育纠纷案件、独立的体育仲裁制度并不存在的情势下,应当对以中国足协内部仲裁机制为代表的强制体育仲裁制度进行机构设置和程序规则方面的改革,保障其裁决机构的基本中立性以及裁决程序的公正性,并加快中国外部独立体育仲裁制度的构建,避免李根案之类的尴尬局面再度出现。  相似文献   

9.
体育社团处罚纠纷处理机制的比较及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许明  张鹏 《体育科学》2005,25(4):81-83,93
通过对中、外体育社团处罚纠纷处理机制的研究,认为体育社团纠纷处理机制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式不可取;体育社团应具有内部救济途经;内部救济不能排除法院最终审查权。据此,提出了体育社团处罚纠纷处理机制三层次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司法介入竞技体育纠纷的理论障碍主要在于体育纠纷解决自治原则,德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给该原则以理论支持,然而今天,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已经势微,我国体育纠纷解决自治原则缺乏中立的体育仲裁制度保证,且其本身过于绝对,再加上我国现行体育社团内部解决机制因受体育行政权的制约而缺乏独立性。故应当确立我国竞技体育纠纷解决有限自治原则,并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和章程、设立独立的体育仲裁机构和体育法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按照逻辑学的概念定义方法,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并对体育属概念下的同类事物进行了判定,并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定义和划分,确定他们之间的基本隶属关系,即体育按阶层划分可分为民间体育和官方体育。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消失的民族民俗体育和民族内的近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现存的民族民俗体育及其以外的传统体育;已消亡的民俗体育不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育及其相关概念,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为我国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户外运动自身某种程度的探险性会增加其固有的风险,在出现人身伤亡的情况下.需要从法律角度对有关风险进行考量和规制.美国有关州的立法和法院判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作用,风险自负儿乎成为美国法院判决的主要标准,而对于有关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的效力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有关部门在处理户外侵权案件时可以适当借鉴美国的风险自负理论,在某些情况下承认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商丘市320名城市女性的休闲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商丘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度不高,休闲体育活动限于传统项目,且没时间成为制约她们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平  王鹏伟 《体育与科学》2004,25(2):33-34,41
意大利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属社会自我协调管理体制。意大利奥林匹克委员会为国家体育管理体制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由意大利公共教育和科学研究部协同负责管理;国防体育由国防部负责指导;公民的健康教育由公共健康部和劳工部协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香港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访问座谈、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香港体育的现状作较全面的分析。结果发现:回归后.香港体育仍主要由体育社团管理;学校体育有颇大改观;社区体育发展较快,竞技运动水平有较明显提高;对外体育交流日益频繁;学校体育场地缺乏;体育科研重视不够。香港回归祖国及2006年亚运会的申办为香港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体育组织章程或规则中规定了强制性的体育仲裁条款,运动员必须承诺遵守该仲裁条款,才能参加相关赛事。从仲裁协议所要求的协商一致的同意要素来看,这种强制仲裁条款存在效力瑕疵。但出于维护体育自治以及高效解决体育纠纷的考虑,各国法院都不会轻易否定体育强制仲裁条款的效力。然而,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与高等法院在佩希施泰因案中,对体育强制仲裁条款的效力提出了质疑,引发了国际体育仲裁机制合法性的重大危机。体育强制仲裁条款的社会合法性强于其规范合法性。可以考虑在兴奋剂领域变革意定体育仲裁为法定体育仲裁,或者至少在仲裁条款形式上进行改进,使体育强制仲裁条款能够清楚地为运动员所知悉和理解。根据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对国际体育仲裁机制的支持态度,中国法院会承认体育组织章程或规则中强制仲裁条款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香港体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研究旨在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介绍1842~1997年间香港体育的发展情况及其一般规律和特点。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等研究方法。主要结论:香港康体发展局、香港业余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在香港体育界有重大影响;大众体育受到重视;80年代中期以来竞技体育发展迅速;体育发展有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体育科研学科不够健全。香港未来的体育政策、体育组织机构近期内不会有重大改变;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将得到重点保证发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将得到重视;香港体育界对未来香港的体育发展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不高;居民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主要集中在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等物质消费;体育消费的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或者与家人锻炼;体育消费的场所主要在非收费性的体育场所。  相似文献   

19.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20,23(1):142-154
International sports institutions have started to set up internal reporting mechanisms to allow actors in the sports secto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ethical wrongdoings occurring around them, such as match-fixing or doping. Analogous compliance mechanis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for years in non-sport sectors and are the subject of a vast quantity of literature analysing notably the determinants of whistleblowing behaviour.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reporting channels in sport, the autho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whistleblowing determinants and discusses their weight in the sport sector. Findings identify several sport specificities which undermine the likelihood of whistleblowing, with, in particular: the weak power position and moral reasoning of athletes, intense organisational loyalties and non-supportive organisational cultur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number of managerial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sations that want to infuse ethical values and promote reporting behaviour.  相似文献   

20.
This review poses three key issues that will progres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 expertise literature and its translational scientific impact. Primarily relying on research conducted in interceptive sport task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eam sports, we review the perceptual-cognitive skills of sports experts and explore the challenge of designing a sufficiently representative task to examine expertise. We focus on th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ers’ action capabilities and their perceptual-cognitive skill. Second, we consider the need for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used when 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expertise. In short, a shift from traditional expert-novice designs to more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designs that cross-sectionally track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s discussed. The final issue considers how the volume of in situ data now collected provides a rich source of information that sport expertise researchers have only begun to consider and integrate with more traditional sport psychology research. We demonstrate how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hat have described the likely trajectories of expert performers on their journey toward expertise coupled with more traditional qualitative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can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skills and more broadly sport expert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