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卷首语     
《青海科技》2006,13(5):1-1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作为基准,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2.
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析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政策现状,发现人才政策中存在的政策覆盖面较窄、较为保守、操作性不强、人才激励、培养、选拔和流动政策等问题,提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新理念,调整和创新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等措施,优化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某高校粤籍学生为样本集合,基于内容激励理论初步探讨奖学金评比管理办法的设计,激励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为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实施全过程激励。并通过生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奖学金额度、升学深造、毕业薪资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对高校招生工作应较为精准地优秀生源地域定位以及做好创新型科技人才储备生源基地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61所高校5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认知情况,并对比不同特征下高校教师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改革意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不足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提高收入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亟待解决的最现实需求,科研激励是影响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晋升是激励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最有效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科技项目资助是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最有效途径;最后提出大力加大对高校科技投入,着力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快速提高高校科技人员收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选拔任用问题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议题,也是科技管理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评价中心技术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预测效度最高的人才选拔方法。以科研项目负责人为例,尝试将评价中心技术应用于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选拔。  相似文献   

8.
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资源要素。基于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视角,通过对现有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的理论文献进行综述,并分析安徽省在创新创业激励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安徽省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青年科技人才需求特征的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结合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的总体规划,通过对青年科技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借鉴相关激励理论,着重探讨了个人发展空间、研究氛围、团队科研项目和经济收入这4个需求因素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并对建立与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GERT网络模型.并以某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为研究对象设计参数,进行仿真求解,得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周期、实现概率等相关特征。在所构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GERT网络模型基础上,对人才成长的政府扶持政策进行政策实验,对比政府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各阶段给予支持时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到政策的最佳扶持点和程度:即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种子”的萌芽期进行政策扶持,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成功率;政策支持发展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则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法,从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学科分类、来源国家和学校、流动特点、流入地区、现职情况几个方面,分析了国际科技人才的回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回流的科技人才大多具有较长的学术生涯和丰富的海外经历;回流的科技人才集中在理学和工学;科技人才来源国家广泛;科技人才回国前在海外大都经历过多次工作流动;科技人才回国后主要流向北京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回国的科技人才在多个高校身兼数职。针对科技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才引进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培养医学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发展进入信息时代,面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呼声,我国的医学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通过对新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的分析,阐明了医学创新的内涵和医学创新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玮 《科教文汇》2013,(16):85-85,97
本研究针对独立学院智能楼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思考。独立学院目标在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通过清晰的培养思路、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紧缺的优秀智能楼宇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对青年创新人才的科学精神进行了界定和研究,特别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科学精神在创新任务设计、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组织气氛等外部影响因素和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是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增加创新投入和改善创新环境有助于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但不是关键的因素.该研究结论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益德 《大众科技》2012,(2):151-152
培养既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品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数学建模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实践方式,诠释了复合型人才的素质构成,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部-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为例,阐述一个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效显著的国际联合实验室运转需具备的要素,明确的目标和定位、持续的研究发展方向、良好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运行机制、优秀的科研人才及创新团队、多渠道的全球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共享,寻求国外优势力量,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引进聚集高端人才及组建国际化科研创新团队、谋划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优质资源和关键技术、承担国际会议促进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交流、加强南南合作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科技人才在不同学科领域分布差异、性别歧视和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研究对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调查问卷和博弈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发现女性在数学能力的天然劣势和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定位等影响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许伟 《科教文汇》2013,(22):199-199,201
20世纪末,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适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毛泽东的人才选拔观、人才标准观和人才培养观是实现此战略的理论指导之一。同时,毛泽东的人才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这些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更多高质量专门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合格人才,是广大教育家应该认真探讨的科学问题。创建较为完善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高级人才的有效途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广义的范畴可以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师资梯队、实验设备、科研基地。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程序题目,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