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要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首先认清素质教育的必然性。本文就此作些初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教育问题,实质上是个人才问题。党的十三大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造就这样素质的人才,关系到“四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现代职业素质教育,必须把“回忆专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的有效途径。 一、专业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苏州经济发展正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面对这场经济的变革,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依赖于经验操作的情况大大减少,而更多地依靠人的智能及创新能力。就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其问题在于,教育理论偏深、偏旧,教育方法陈旧,实践环节薄弱,无法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  相似文献   

3.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教育科研”座谈会发言摘要谭虎(江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教科所所长):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人...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国民素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来十分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他们不断丰富和升华了国民素质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新领域。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民素质思想。邓小平提出国民素质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四有”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江泽民把国民素质定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大计,提出以“四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科技、健康及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内容;认为国民素质教育要区分不同层次;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出现了“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等一整套相关联的新词汇,这是以西方现代价值观(现代主义)作为衡量非西方国家社会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优劣的基准,并把是否趋向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现代化)看作是开放和保守的基准的结果。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本土历史发展深受外来思想影响的事实;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术研究不能丢失了本土社会发展作为主体这一更深刻的本质。把西方的特殊性理解为普遍性的潜意识,正使我们经临着忘记主体而使社会发展陷入全面西化的危险。西方社会的现实并不是东方社会的未来,我们应该树立全新的饱含主体性的思想:现代性是由行为主体的历史性认识和展望中开始生成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最终形成的,是克服自身的局限,自觉进行实践努力的结果。并据此重新建构现代性的一般理论,克服社会发展领域的欧洲中心主义和学术研究上的“方法殖民主义”。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有必要共同反思“现代性”观念的历史,提高地域研究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新的经济体制的确立,势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一定经济基础而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是文化教育事业的社会实体。它是向整个社会,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的文化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在现代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变迁趋势,而文化的变迁必然呼唤着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就教育而言,为促进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应如何建构呢?在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观应如何确立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在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中,对文化变迁背景下教育价值观的理性追寻与选择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表征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创世纪。……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历…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9.
提高教师素质是21世纪教育的优先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事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根据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类自身发展对人才与教育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战略举措,适应了全球经济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适应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成为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了切实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而确定适应本国国情的教育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设备固然重要,但最为关键的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工作态度和基本素质。毫…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校发展需要创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传统与现代 “现代化”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方面的转变,因此也必然包括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从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必然是与经济、社会、文化的转变相呼应、相联系的。 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组的观点,我们正处于工业化社会逐步向知识化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必然带有从传统逐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文化上的大众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在20 世纪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出现了两种模式,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中国法学理论界政治解释学、法律注释学的倾向比较浓重,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批判主义、自由主义等法学观念及研究方法逐渐被我国学者所接受,并将其“本土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理学研究的发展,并从更深远的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此为代表的是90年代后兴起的“市民社会理论”,促使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研究市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建设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有所关注,但研究上却存在很多不足,如在问题领域、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范围上都很狭窄,理论资源、研究方法也很贫乏。导致这种状况有社会思潮、研究兴趣、问题难度和认识偏差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为了最终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时代难题,我们不应忽视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与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愈来愈迅速的步伐正被建立起来,这对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发展提出了新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因此,积极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反映、规范、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最终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严肃课题。而无论是“亚洲四小龙”对儒家伦理吸收并运用于现代化的实践,还是作为一个民族对伦理文化的一脉相承,抑或是儒家伦理本身的优良传统及其现实的可能性转换,都告诉我们:儒家伦理虽非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如果我们能在科学地总结和批…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三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问题。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沿袭下来的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对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与思维方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我国一直是强调教育为经济服务,强调它的工具价值。随着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世界一体,区域一体化背后的激烈竞争,迫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由“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李鹏总理的《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面向21世纪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理论,有深刻的现代化内涵。迄今为止,现代化经历了传统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社会主义也可以划分为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只有从现代化角度,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 ,另一方面又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面临的新情况 ,对我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和新的理论概括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一、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拓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邓小平深感社会主义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提出了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整体现代化思想和以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 重视和研究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研究应该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超历史超时代的研究都不会有现实社会价值。随意夸大儒家伦理的功能和作用,不但无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本文结合评议儒家伦理研究中的超历史现象,来讨论有关儒家伦理的继承问题。 一、儒家伦理不是新道德的根源 有人认为儒家伦理是我们建设新道德的一个“用之不竭的源泉”,还有人认为儒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伦理果真是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9.
社会批判理论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揭露和批判,它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这种理性的精神也可以运用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审视上,可以从科学技术的批判、大众文化的批判、意识形态的批判、异化现象的分析和对人的关怀五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和研究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先进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等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为适应社会需要与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刻的变革性;而且更是着眼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现代化,着眼于国际社会发展及各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具有根本性、全局性、超前性和时代性。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自80年代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从目前来看,理论研究尚显薄弱,素质教育的实践多数是一些学校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