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以及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人工智能专业,需要积极开展有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斯坦福大学通过持续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基于跨界融合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基于“全人”理念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第三,基于内联与外延理念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策略;第四,基于开拓创新理念的“灵魂”型人才培养氛围。以斯坦福大学为鉴,未来可从创新跨界融合机制、积蓄人才培养源动力和强化“项目依托”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推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研专门拨款、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发挥高校在人工智能建设集群中的作用等。与国外高校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起步晚,实力相对较弱。因此,我国应从大力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一级学科、组建人工智能联合研究机构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呈现出对人工智能人才大量需求的新趋势。我国多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希望快速补足人才空缺。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应该采用课赛融合的方式,实现"学为用,用促学"。文章从分析现有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入手,提出人才培养思路,以及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构筑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德国联邦政府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战略的发展。通过加大人工智能学科学位建设与人才培养,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经费支持与投入、宣传教育以及国际科研合作,以期培养更多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提高德国在该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逐渐成为企业迫切需求的人才。为了改善人工智能热潮中新工科人才短缺的局面,提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工智能的兴起及兴起过程中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等内容进行探索与研究,从学校、企业与政府角度提出新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以实际案例为参考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复合型学科的建设。我国对“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非常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培养人工智能和前沿学科交叉型人才作为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的重点任务。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英国研究与创新基金会联合建设的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博士培养中心作为英国“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复合型学科建设的先驱性实践,具备强大的学术支持和丰富的行业资源。文章通过探究该中心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概况、课程设置情况、课程实施与评价,为我国建设此类复合型学科提供借鉴。文章最后总结了在培养“人工智能+X”人才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海生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2):37-43,96
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占领未来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高地”的必然之路。人工智能人才市场需求较大,但高校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着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刚刚起步,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高校应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新目标;推进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专业新结构;坚持分类分层培养,构筑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多类型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周全 《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31-132
人工智能是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界的又一次颠覆性技术革命。为了培养与时俱进的人工智能分析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场所的高校,需要及时跟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论证了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打造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指出校企合作对培养大数据人才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大众热切关注的话题。人工智能行业及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导致人才与技术发展不相匹配,在人才供给方面面临多重障碍。为了尽可能地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计算机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提出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能够适用于市场发展。同时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路径,为全方面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与技术进步必然会影响人才需求取向,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必须回应和引领这种取向。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移化,人才培养原则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互动化,人才培养方式将智慧化。面对这些升级表征,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是: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时而动,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引领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理解与执行《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政策,基于多源流理论,可对《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纳入政府议程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问题源流由科技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国内外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存在差异汇聚而成;政策源流由政府及官员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积极献策、高校的积极参与、行业的大力推动构成;政治源流由公众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迫切需求、美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口管制与制裁、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构成.因新冠肺炎引起的公众对人工智能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相关政策的"溢出效应"开启"政策之窗",教育部高层领导抓住时机,促进了三源流汇合,推动了《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政策的形成和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文章首先从教育公平、人才培养、矛盾破解三个角度,梳理了新时期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后,文章重点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指出人工智能正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家校协同、教育治理、教育评价、教育公平等方面催生出新的样态与特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最后,文章从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伦理风险应对等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扎根理论的视角对5个企业招聘网站有关人工智能岗位的379条招聘信息进行三级编码及分析,构建基于知识、技能、能力、实践、情感、发展六大要素的人工智能人才画像。基于六大核心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应从六个方面入手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固本”;弥合“技能鸿沟”,为人才培养“蓄能”;转变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赋能”;重视实践应用,为人才培养“筑基”;关注情感意识,为人才培养“导航”;瞄准发展前沿,为人才培养“提速”。  相似文献   

14.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结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近年来开设机器学习本科生课程的教学经验,对机器学习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与人工智能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以一批青年国家级人才为骨干师资,依托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平台,将机器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深化扩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工智能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机器学习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机器学习英文课程教学探索、人工智能综合创新实训建设、人工智能A类会议学术创新和互联网头部企业协同人才培养等方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着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归根结底,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了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必须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在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呼吁,如果不进行人工智能教育,不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国将无法在2030年占领人工智能的高地。大学作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影响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但无论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基础——数学。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其核心始终围绕着人工智能人才的存量与质量进行。目前,全国共有345所普通高校建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构建,尤为需要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又符合办学特色的典型性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义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什么能力的人才。因此,应解析国内人工智能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明确满足何种层次的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人才需求,探索出一条新型的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建设是深化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机遇,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从对35所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入手,揭示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思路目标、学科建设交叉融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现实困境。从转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深化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优化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下,在职业院校普遍缺乏人工智能专业教学标准和建设经验的背景下,为满足我国职业教育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结合产业实际应用场景,遵循工程化、产品化、职业化思想,研制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实验教学系统。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综合要求,设计了人工智能模型开发与应用开发的完整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端到端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对产业工作岗位的认识。实验教学系统经过多轮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我国该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本科人才是目前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与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后发现,这3所世界一流大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麻省理工学院的通用型人才,斯坦福大学的通专融合型人才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专业型人才。通过对这三种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该研究将为我国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教育部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国内各类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设置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针对高等航海院校亟须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梳理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发展现状,分析高等航海院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高等航海院校可围绕开展支撑未来航运领域产业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打造智能航运交叉学科群、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新模式三个目标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发展,并提出分层次发展、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