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从发展历程上看,巴特"作者之死"理论扫清了"作者权威"的障碍,向合法误读迈出了第一步;布鲁姆首先提出"误读"术语,把它作为作家克服"影响的焦虑"的策略,而后扩大到阅读领域,提出"一切阅读皆误读";德里达、德·曼、米勒等人则从语言修辞的角度深化了误读理论,把误读作为解构式的修辞阅读来加以倡导;德里达文学批评中的泛文化色彩、米勒把解构批评运用于文化研究的自觉努力,共同推动着误读理论向文化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正解”与“自由化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二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追求的“个性化正解”往往是在“共性化通解”的基础上,不断克服“自由化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3.
上乘的翻译来自于对文本的准确解读,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因为译者自身的局限性,经常因文本误读而导致误译。文本误读集中表现在语法、语义及语境层面上。本文旨在对这三个层面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只有努力克服文本解读的失误,才能避免误译,使翻译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核心价值体现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革目标致力于"新人"的培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把握课改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克服误读、误判,持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核心价值体现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革目标致力于"新人"的培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把握课改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克服误读、误判,持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考点简说]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高考只考字音的识记,不考拼写。命题以《现代汉语字表》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据,常考内容有以下几方面:①多音字误读;②形声字误读;③形近字误读;④方言字误读;⑤已统读字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误读是阅读的普遍现象,古今皆然。传统阅读观否定误读,认为曲解本义;现代阅读观肯定误读,认为它是诱发创造的契机。语文课阅读教学主张辩证地对待误读,一方面要求避免误读,坚守文本的一元本义,维护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倡导合理的误读,拓展文本在当代的引申义,保护多元读解的创造性。本义与引申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同存共荣。  相似文献   

8.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不同文化相遇造成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文化误读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等方面,探讨了文化传播中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现象,剖析文化传播中文化流失的成因,并提出增强文化传播力、文化自觉和克服文化元素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都会有正读和误读。正读是对文本的正确阐释,读者通过作品和作者相互沟通;误读是对文本阅读后的一种错误阐释行为,但误读并非是一种不可取的阅读。正读和误读是相辅相成、共存互补的,对文学作品的正确阅读应是将正读和误读有机结合,才能使阅读成为有意义的阅读,文本才能增值。  相似文献   

11.
"徒善不能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一章,林桂榛先生撰文对该句被误读为论述"德法并治"的重要性,予以辨证,并进而认为此句强调的是人的"推行"的重要性.笔者则以为,孟子在此处更强调的是"先王之道"作为标的、依据的重要性.而对"行"的强调,则体现在<梁惠王上>对"不能"与"不行"的辨析中.在此基础上,对经典文本的诠释方式以及何以被误读作了较为详细的剖析,认为将"注释诠释"与"问题诠释"结合起来,对于克服"过度诠释"、"诠释暴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译论界对盛行全世界的主流翻译理论———奈达理论的三大误读。一种误读是奈达主张译文在意义和风格上与原文对等;第二种误读认为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要求译文在译文读者中产生与原文在原文读者中完全等同的效果;第三种误读认为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主张功能完全等同。文章指出第一种误读是由奈达的翻译定义的错误中文译文造成的。第二、三种误读是由“功能对等”、“动态对等”中的“等”和对这两个术语的错误解释造成的。文章同时提供奈达翻译定义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的试译译文,最后呼吁澄清被引用了数千之多的翻译定义的错误译文和存在了20多年的“功能对等”、“动态对等”两个术语及其错误解释在译界所造成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3.
将《湘夫人》的主旨理解为湘君、湘夫人的一场爱情故事其实是一场误读。其中包括人物性别的误读,目前学界并无确切证据证明湘君为男性神,相反有不少资料认为其为女性神;人物关系的误读,湘君、湘夫人到底所指为谁,是何关系,并不明了;人物形象的误读,"恋爱说"不仅歪曲了舜的明君形象,也颠覆了作者本人的忠君爱国形象;最重要的是文本的误读,"恋爱说"无法清楚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疑难之处。湘君、湘夫人应为姐妹神,屈原借用了楚地祭神乐曲,修改原先的祭词,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忠君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4.
专业化、专家化误读,提出了"高大全"的辅导员的不科学的标准,辅导员自我加压,压力太大,导致职业倦怠。职业化的误读,幻想辅导员从事一种脱离日常事务管理的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误读,导致心理咨询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带来去意识形态化危险;不区分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心理咨询泛化现象、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消极心理学滥用现象,导致资源浪费,消弭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微博问政借助即时、便捷、互动的网络平台,在社会管理中日益发挥着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缩影.发挥微博对学校民主管理的作用,克服其传播中的某些误读、误判造成的消极影响,正确地反映师生的诉求,正确地向师生咨询科学管理措施,正在成为教育管理中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误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批判到兴起的过程,其间不乏人们对民族主义的误读。原因是存在致使民族主义误读的因素:作为民族主义行为主体的“民族”概念的复杂性;民族主义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民族主义在我国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民族主义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导致其贬义化倾向加重;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负面影响。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以减少误读。  相似文献   

18.
文学接受中的“误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误读”有不同的划分。同样,误读现象的产生与个人、时代、民族等主客观因素有关。在误读理论得到系统梳理和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误读观,在摒弃误读消极作用的同时,发挥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和完善优秀文本的价值,使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本互译中文化"误读"不利于译文读者全面了解"他者"文化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信息的准确传播,不利于超越"自我"文化的局限性与克服对"他性"文化的公正评价。但是,在民族文化交流实践中,这种结论确实有失偏颇。本文即对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揭秘信息误读——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骚》是三岛由纪夫作品中一部享有独特地位的小说,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对其唐月梅译作和林少华译作进行对比研究,试析“日译汉”过程中导致信息误读、传递失真等问题的原因,以帮助读者克服信息传递的障碍,最有效地传递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