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绿色情商内涵与开发的视角,探析生态文明在当代社会环境中新的发展特点,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阐述培养大学生绿色情商的意义与开发途径。绿色情商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内在动力,完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办法,在于增强其绿色情商认知,通过生态伦理教育,以现实教育的警示作用和法制规范的导向作用培养大学生绿色情商。  相似文献   

2.
方洁 《文教资料》2020,(6):64-67
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意识的内涵关系看,生态意识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为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提供"原动力".湖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一个重要问题,表现为:公民生态意识水平存在差距、意识和行为难以一致、自主性不足、配套服务不健全等.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湖州公民生态意识培养,培育公民生态价值自觉,有利于推进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公民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公民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生态公民的培育,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在分析生态公民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从加强公民生态化行为的养成教育、鼓励公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公民养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城市,培育人们的生态人格,是桂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桂林生态人格教育要求实行政府生态责任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高企业、农民的生态责任;培养"校园人"的生态环境意识;培育各个社区和家庭成员的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5.
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既是新世纪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生成的基础,又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就是通过生态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公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与此相关,课程建设是高校生态教育的平台和重心,教师和学生则是学校生态教育的双主体。一个新的拓展——渗透式、跨学科融合的非专业生态教育的创生,将有利于生态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深化,同时也将促进和丰富大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设置课程以及课堂内容板块的更新,是做好高校生态教育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经济运行方式由"增长"到"发展"的实质是要走生态文明观照下的绿色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绿色崛起。高职教育要走"技术→绿色技术"的嬗变路径,以培养和塑造公民个人特别是公民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为使命,实现高职教育的绿色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塑造公民生态意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新时期,针对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薄弱、无法满足生态治理需求这一现状,政府可从提升公民生态意识教育水平、培育公民参与生态实践能力、推进生态相关制度全面建设和借鉴国外先进生态教育经验等多元层面主导公民生态意识的塑造。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善治目标的实现,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的绿色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三者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的思潮,它设想了未来"绿色社会主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对策和措施,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主要包括:坚信社会主义能够克服生态危机,培养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和雪  陈兵 《华章》2010,(33)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存环境在逐渐恶化.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人们开始从公民学的角度思考解决生态问题的办法,于是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公民生态意识培育.要充分发挥生态意识培育对人们认识和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特殊功能,就应从人们的知、情、信、行出发,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笃之以信、导之以行.  相似文献   

10.
温州生态文化建设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具有前瞻性文化观念的更新,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声.要加快温州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必须把生态文化的培育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温州生态文化建设可从加强政府官员的生态道德教育;建立与发展民间环保团体;倡行健康、环保的"绿色民俗";营造良好的物态文化氛围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劳伦斯以其睿智思想和敏锐的目光,在其小说文本中不但处处闪烁着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同时也显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学术光芒。本文运用生态伦理学理论重新审视劳伦斯小说中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并揭示其生态伦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审美教育交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观和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现不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是生态化的交往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是主体间的共在.后现代主义的生态审美教育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实现智慧的增长、人格的完善与精神世界的共享.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学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工程, 学分制显示了尊重个性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性、学习方式多样性、学习环境多样性的生态特性。“绿色教学”是体现学分制生态特性的创新教学理念, 而运用“绿色教学”艺术必须把握多元化的生态教学技巧, 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互动机制, 采用多元化的生态考核方式, 创设多元化的生态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歆 《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61-262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涉农高职生态环境课程肩负的责任愈加重要。生态环境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培养目标,本文从生态环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为生态环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以期将生态意识内化为涉农高职学生的能力和品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与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共同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肩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一培养具有环境道德的新世纪国际公民。生态伦理学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柱,在环境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生态伦理学除本身具有环境教育的功能外,它对环境教育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生产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严重性,介绍了生态环境友好型水泥混凝土的概念以及几种当前研究和应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友好型水泥与混凝土,提出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水泥混凝土是21世纪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内容来说,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文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中国化。从生态视角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境、友好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就现阶段我国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文明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诗有一定的生态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然生态美,其内容有三,即借自然美景抒发闲逸情怀、歌颂太平、自然条件优越,易于生存、感伤人与自然的不合谐;其次是文化生态美,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楚地巫风、节日风俗与传统的文化品格:最后是社会生态美,反映政治军事活动对人类社会生态的影响,对其他生物生存状况的反映。总的说来,欧诗中的生态美学倾向不同于欧词:它具有欧词所没有的颂圣色彩与忧生的社会意识。这与欧阳修的不同的诗词观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首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城市发展模式发生转型、首都市民对美好生活提出更高期待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提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生态民生、生态发展、生态治理等维度阐释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从科学规划、综合施策、责任追究、全民行动等层面提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