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跳深作为一种超等长练习形式,可有效发展肌肉的收缩速度与收缩能力,提高肌肉力量与弹跳力。本文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得出,不同跳深高度、跳深形式练习的选择对发展肌肉弹跳力不同,向上跳还是向前跳,单腿还是双腿,应依据运动竞赛项目的发力工作方式而定。  相似文献   

2.
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下肢各关节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髋、膝、踝关节平均净关节力矩,比较下肢各关节的贡献度,探讨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对下肢各关节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方法:对16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的下肢超等长练习,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经标准逆向动力学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结果:无负重超等长练习膝关节贡献度最大,加裁不同负重后的超等长练习髋关节贡献度明显增加.关节贡献度的升高与负重的增加并无线性关系;结论:无负重超等长练习优先发展膝关节肌快速力量;低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和爆发力;较大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训练方法对发展弹跳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弹跳力的关键在于训练中如何提高最大肌力和动作速度这两个方面。青少年肌肉力量相对薄弱,但肌肉的收缩速度快,加之灵敏、协调性的发展已进入高峰期,若在这一年龄阶段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促进中学生弹跳力的有效增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不断摸索提高弹跳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对比来检验各种训练方法的有效性。这些训练方法大致可归类为以下三种:静力性力量训练、动力性力量训练和超等长力量训练方法 (跳深练习 )。据国内外已有的实验报告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这几种训练方法对发展弹跳力…  相似文献   

4.
跳深练习对增加运动员腿部爆发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跳深练习是力量练习中的一种肌肉的超等长练习,很多教练员认为这种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腿部爆发力和弹跳能力,因此将其作为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手段。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表明,这种练习的效果并不优于其它一些发展腿部力量的练习,而且跳深练习还容易造成运动员的肌肉损伤,建议教练员在选择这种练习时要慎重,特别是面对训练水平较低的青少年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超等长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中以发展爆发力、速度力量为目的的力量训练。它可以提高运动员肌肉力量爆发力,肌肉弹性势能加大可能是由于肌肉在拉长和缩短活动过程中接受刺激后产生牵张反射的能力得到提高,下面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等长练习在跳高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近年来超等长训练的误区及对策误区一 :超等长收缩训练易于造成运动员受伤 ,应尽量少用。对策 :的确 ,教练员在对运动员实施超等长收缩练习时 ,经常会碰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但是必须说明的是 ,这种受伤情况经常是由于运动员关节力量薄弱造成的。超等长收缩练习是提高爆发力的有效手段 ,但对少年运动员经常进行超等长收缩练习 ,容易造成受伤。同时 ,超等长收缩训练易造成肌肉酸疼 ,因此要合理安排训练量与次数 ,留出时间让肌肉得到适应和恢复 ,这会使运动员受伤次数减少。误区二 :超等长收缩练习一定可以使跳高运动员受益。对策 :这在理…  相似文献   

7.
超等长练习在少年标枪训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 ,针对少年标枪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特点 ,对超等长练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 ,正确运用超等长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爆发力。设计了部分有效的超等长练习手段 ,并提出超等长练习的设计策略以及超等长练习必须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我省(湖南)曾就发展青少年三级跳运动员的弹跳力进行实验:对王×和李××进行单纯大力量训练后,他们力量增长快,但肌肉缺乏弹性,反映在动作速度慢,不能很好地发挥快速力量,因此其专项成绩的提高也不显著:对邹××、张××的训练则以快速力量训练为主,结果他们弹跳力进步很快,促进了速度和专项成绩的提高,而且体型匀称,动作协调,为后来的训练打下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大力量训练过多会造成肌肉僵硬,削弱肌肉弹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弹跳力提高缓慢甚至下降。采用“快速力量+跳跃”的手段,可使运动员动作速度加快,弹跳力提高,有利于速度和专项成绩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采用超等长训练之一的跳深练习提高排球运动员弹力.研究表明跳深练习对提高弹跳力有效、可行,为排球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等长练习在青少年铅球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推铅球是一项爆发性很强的项目,教练在训练中,寻求最佳方法和手段,来提高铅球运动员的爆发力,而超等长练习是一项发展爆发力的有效手段。美国劳威尔大学赛·迪维拉尔等学者认为超等长练习的含义是“牵张-缩短的周期性练习”。近年来,在投掷项目中开始逐步得到重视。但是,对超等长练习的含义及作用却不十分清楚,从而影响其训练效果。 笔者针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从上、下肢躯干设计了部分超等长练习手段,经过2个月的探析和教学实践,运动员爆发力有显著提高。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绍兴市体育运动学…  相似文献   

11.
实验对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速度运动员和耐力运动员(各10名)不同强度运动后脑电的变化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①大强度运动后1分钟的脑电与安静时比较,δ、θ、α1频段所有导联功率值减少,而 α2、α3、β频段功率值增加。提示: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大脑皮层兴奋性加强,抑制减弱。②较长时间小强度运动后1分钟与安静比δ、θ、α1频段所有导联功率值增加,α2、α3、β频段功率值减少。说明较长时间小强度运动后,大脑皮层抑制加强,兴奋性降低。③速度组运动员和耐力组运动员小强度运动后δ、θ、α1频段功率值的增加幅度速度组高于耐力组,α、α3、β频段功率值的减少幅度速度组高于耐力组,从脑电角度说明耐力运动员对小强度运动的耐受力优于速度组运动员;两组运动员大强度运动以后,δ、θ、α1频段功率值的减少幅度耐力组高于速度组,而α2、α3、β频段功率值的增加幅度,耐力组高于速度组,从脑电的角度反映出速度组运动员对大强度运动的耐受力优于耐力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快速力量训练不仅指爆发力训练,起动和二次启动、制动、反应力等快速力量对运动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负重训练法、跳深练习法、组合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对运动员提高不同形式的快速力量都有一定效果,但要偏重提高具体的快速力量,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3.
陆星辰  张洁 《体育科研》2020,(5):95-100
紧身服装目前已成为多数运动项目尤其是自行车项目中运动者常用的运动装备。紧身服装能够通过改善运动中的静脉回流、骨骼肌能量代谢以及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肌肉振动来达到提升运动能力的效果。但普通的紧身服装不能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产生有效刺激,紧身服装压力过小不能有效改善运动能力,压力过大则会影响皮下组织中的血液流动。因此,从紧身服装影响运动能力的机制,紧身服装松紧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发现目前研究者对紧身服装提高运动能力进而改善运动员骑行效果的合适压力范围尚存争议,今后的研究要对合适的压力范围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部分优秀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形态及力学相关指标的测定,探讨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形态特征与肌肉收缩效应的特点以及两者间的内在规律,为运动员训练水平的评估及科学选材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肌肉形态测量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影像分析采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0测试系统软件,力量测试采用美国Cybex—Norm等速测力系统,数据处理采用SPSS.8.0软件。结果:足球运动员两侧大腿肌肉各相应断面面积间无明显差异,但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专项训练对运动员大腿肌肉形态的良好影响;峰力矩等力量指标在测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Hill的肌肉收缩理论基本一致;肌肉形态与力量的相关性表现在低速伸膝时相关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有氧耐力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耀光 《浙江体育科学》2001,23(2):30-33,63
人体的运动能力有许多外部表现,根据这些外部表现及其生理、生化基础人们制定了许多标准和指标用以选材。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人体的运动能力都受基因的控制,在基因上都有特定的遗传标志和特征,根据这些基因特征进行选材不但准确、而且简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研究者正把这一方法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6.
Fourteen elite and 14 amateur athletes were subjected to vibratory stimulation during bilateral biceps curl exercises of explosive strength exertion. The athletes performed two separate series of three sets of exercises in random order. The second set of one series was administered with superimposed vibration of 44 Hz and an acceleration of about 30 m x s(-2)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two-arms handle to the arm muscles. The mechanical power of each repeti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Power Teach' instrument. The maximal and mean power values for each set were automatically recorded and shown on the screen. The acute effect was evaluat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and peak power output in the second (with vibratory stimulation) and first (without vibratory stimulation) sets. Similarly, the residual effect was taken to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wer values of the third (after vibratory stimulation) and the first (before vibratory stimulation) sets. The results were subjected to a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group as a between-participants f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ercise mode (with vs without vibratory stimul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mmediate effect for mean power and for maximal power. The factor group (elite vs amateur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effect for maximal power only. The increase in explosive strength exertion attributed to vibratory stimulation was 30.1 and 29.8 W (10.4% and 10.2%) for maximal and mean power respectively in the elite group, and 20.0 and 25.9 W (7.9% and 10.7%) respectively in the amateur athletes. Vibratory stimulation resulted in an insignificant residual effect.  相似文献   

17.
Fourteen elite and 14 amateur athletes were subjected to vibratory stimulation during bilateral biceps curl exercises of explosive strength exertion. The athletes performed two separate series of three sets of exercises in random order. The second set of one series was administered with superimposed vibration of 44 Hz and an acceleration of about 30 m .s-2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two-arms handle to the arm muscles. The mechanical power of each repeti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Power Teach’ instrument. The maximal and mean power values for each set were automatically recorded and shown on the screen. The acute effect was evaluat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and peak power output in the second (with vibratory stimulation) and first (without vibratory stimulation) sets. Similarly, the residual effect was taken to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wer values of the third (after vibratory stimulation) and the first (before vibratory stimulation) sets. The results were subjected to a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group as a between-participants f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ercise mode (with vs without vibratory stimula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mmediate effect for mean power and for maximal power. The factor group (elite vs amateur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effect for maximal power only. The increase in explosive strength exertion attributed to vibratory stimulation was 30.1 and 29.8 W (10.4% and 10.2%) for maximal and mean power respectively in the elite group, and 20.0 and 25.9 W (7.9% and 10.7%) respectively in the amateur athletes. Vibratory stimulation resulted in an insignificant residual effect.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对青少年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心率遥测法,测试青少年演练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过程中的心率变化。结果表明,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能够对青少年产生一定的负荷;在某些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课外经常从事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运动的青少年好于课外较少活动的青少年。认为,从事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锻炼对青少年的健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EMG记录分析跑台跑和场地跑肌肉用力情况特征,比较这两种状态跑时肌肉用力方式的各自特点。方法:11名中长跑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两天测试,随机让其以10 km/h、12 km/h、14 km/h、16 km/h、18 km/h的速度在场地和跑台(0%、5%、10%坡度)运动6min,每种速度跑之间间歇10min。使用便携式Megawin ME-6000肌电仪记录其下肢肌群(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内侧头、胫骨前肌)EMG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肌肉用力方面,5%坡度的跑台跑可以模拟场地跑,而10%坡度的跑台跑则可以给予下肢肌群更强的刺激,以满足训练的需要;跑台跑时,胫骨前肌需要比在场地跑时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而跑台的坡度和速度增加对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深海龙是由多种具有抗疲劳作用的强壮性中药成分配制而成的复方中成药.为了探索深海龙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和对体能恢复作用的效果,本文对40名青少年(20名实验组、20名对照组)进行了一个月的大强度训练和药物效果观察.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服药训练,实验组递增负荷运动的最大工作时间和最大工作负荷量比服药训练前有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定量负荷工作和最大负荷工作时的心率和血乳酸指标也显示服药训练使实验组的训练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提示,深海龙对人体长时间大强度工作能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加快大强度工作后体能的恢复,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因此,是一种理想的运动强壮型保健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