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使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和心理健康诊断(MHT)等研究工具,目的在于研究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的影响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参与民间传统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心境状态,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检验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实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被试在身体素质、身体自尊、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SCL-90总均分上,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均显示,在身体素质、PSPP总分、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和总均分中,中小强度组优于对照组.在假设模型中,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或者同时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结论: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3条路径:一为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二为体育锻炼通过心境中介变量影响心理健康;三为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路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周期对老年妇女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作用,为老年妇女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000多名退休的女性老年人中,选取80名身体健康的和无锻炼基础的女性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练习太极拳组(实验组40人)和不锻炼组(对照组40人).实验组于锻炼前,锻炼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74)等量表问卷调查,对照组只进行6个月前后的问卷调查.结论:(1)体育锻炼能提高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2)不同锻炼周期对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必须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显著.(3)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九江地区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参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好于较少锻炼者,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和安静状态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在19~24周岁女大学生38人,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20人),另一组为对照组(18人),太极拳运动组女生进行每天1 h,每周3次,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为期8周的太极拳运动锻炼;对照组女生不进行任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观察锻炼前后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血浆-βEp的变化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实验后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感两个积极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而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消极心境分量表上得分皆显著低于实验前,TMD总分显著低于实验前,心境状态得到改善,对照组女大学生的心境各分量表得分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2)太极拳运动组安静状态下-βEp含量实验后显著低于实验前;对照组组女大学生血浆-βEp含量实验后略低于实验前,但无显著差异3)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与心境的变化呈现相关性,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是迄今为止锻炼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为人们增进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径。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的多元价值,倡导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生理学机制,也有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OMS测量工具,经过筛选后,对安阳师范学院120名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进行3个月的体育锻炼指导实验,结果表明:1)有规律、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境和情绪状态;2)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对大学生的心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境影响过程中,存在着性别差异,这可能与学生项目选择中的性别偏好有关.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进行大学内的体育俱乐部改革;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但要有一定的纪律或契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手段在国内外已成为常用方法.通过介绍和分析大学生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状态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为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并就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1)体育锻炼对焦虑、抑郁的影响;2)体育锻炼对应激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的影响;4)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的影响;5)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法和量表调查法,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每周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和每天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照实验,针对时间差异对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进行对照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心身疾病与古代传统体育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所构成紧张状态的复杂因素,以及现代心身疾病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导致个体脆弱器官心身病患,充分地表现在现代工作辛劳过度、情绪紧张、不良生活习惯和极不平衡的心态等应激源。因此,本文根据古代传统体育疗法的特点,探讨古代中华传统养生方法对现代病的治疗疗效,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学业和社会认同的多重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的放松训练方法对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渐进放松训练作为运动领域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之一,不仅能促进心率的恢复,而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有助于运动员第二天能更好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并会对运动员的心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运动员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紧张、愤怒、疲劳和慌乱),提高其积极因素(精力和自尊)。  相似文献   

14.
以处方教学班级为实验组,传统教学班级为对照组来研究处方教学在影响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感觉体验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异同.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运动处方的实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较大的改善,其调控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几个方面,为今后利用运动处方科学地对中学生进行强身健心和为国家体委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有氧健美操运动对女性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普通女性大学生经过八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运动后身体自尊和心境状态的变化,研究有氧健美操运动对普通女性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的影响。结果:经过四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锻炼后,PSPP总分效果显著,八周后更加明显(p<0.05),主要表现在身体价值感、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状况三个方面。四周有氧运动后POMS全量表分数、紧张、抑郁和自尊差异显著(P<0.05),八周后全量表分数、紧张、愤怒、疲劳、精力和自尊差异显著(P<0.05)。结论:八周60分钟有氧健美操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或改善普通女性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普通女性大学生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提高其积极因素,有利于心境状态的改善,对普通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308名高等师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调查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非锻炼人群;体育锻炼人群心理健康指数属于良好水平,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则属于一般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优于女生,但是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女生群体中,体育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阐明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载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外学者的元分析、叙事性综述以及2000年之后的研究报告,对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心境状态、自尊和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展示锻炼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上述心理健康指标的理想变化有关,其发生作用的效果量整体上为小到中等,但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然而,要揭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以使身体锻炼真正成为传统心理健康疗法的替代或补充,仍任重而道远.还分别探讨了第三变量对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的影响,指出今后对该领域进行大量的"剂量反应"研究的必要性.还对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即,研究身体锻炼对"积极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的研究;加强身体锻炼与自尊、自我观念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对研究中额外变量进行控制;并且探索研究中的第三变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中学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学阶段参加锻炼的时间所占人数比例最高的每周2h左右,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初中和高中相比较,高中阶段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有所下降。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喜欢体育运动,增进身心健康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健心篮球运动处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使用运动处方的目的是健身,但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必须健心。如何对传统运动处方进行改善以加强它的健心功能是当前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对为何与如何运用篮球活动作为健心运动处方中的锻炼方式进行了论述。通过实验初步证明,有针对性的篮球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心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