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布森认为:儿童和成人都能在环境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参与和抽取信息。通过观察和游戏,儿童能从物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虽然吉布森的理论是建筑在现有的研究水平上的,是一种功能性理论,只是知觉理论的一个方面,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1.儿童是一个主动知觉者,与成人一样具有知觉世界的能力。2.要为儿童提供主动探索的条件和环境。实际上这两点帮助我们解决了应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吉布森开创的生态心理学被认为是一种直接的知觉理论范式,理论基础在于特示(specification)问题。特示主张,任何能量列阵(光、声音、作用力等)的结构都是特定物理事实的结果,因而能量列阵能够特定地指示该物理事实。如果特示关系是成立的,就意味着信息的形成外在于知觉过程,继而,知觉就是对外在形成信息的探索和拾取(information pickup)。对生态学进路知觉理论的批判、发展,必须以特示关系成立与否为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个体知觉的状态;而Barsalou(1999)的知觉符号理论提出,知觉系统与认知系统一样,也能对信息进行知觉,其表征方式是知觉符号。所以知觉符号理论打破了命题符号理论对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限制,赋予了多媒体教学无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知觉训练在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希望通过对知觉训练不同方法的介绍对对外汉语的语音习得和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一方面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为解决知觉训练所面临的理论问题提供一些证据,另一方面,能够将知觉训练的方法应用于语音教学实践,进一步改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美不是在知觉之前就已现成地存在着的(不管是在客观还是在主观),只是随着知觉行为的发生,由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重组,美才产生了,而且就产生在知觉中。在这种情况下,知觉不仅仅具有审美的功能,而且美直接取决于知觉;知觉直接地孕育了美,直接地成为美产生和存在的处所。只有在知觉中,客体对象才因为主体的加工而成为审美对象;也只有在知觉中,人才把符合条件的客体对象感知为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和一般知觉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为主体提供信息和对客体作出加工,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一种肉身的身体———主体的享受。从知觉传递信息到通过知觉获得享受,这是人的知觉意义重大的一次分化。自此,知觉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同时还形成了审美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成人对陌生语言(或二语)中音位对立的知觉区分水平有高有低,原因可以从非母语音位对立是否存在于成人母语、非母语音段是否作为音位变体出现于成人母语、音位对立所处语音环境、成人依据母语音系对非母语音段的知觉同化、音段声学特征凸显性等方面来考察。成人对母语以外其他语言语音的感知具有适应性,知觉能力随语言接触的增多逐步提高,并且这种能力需通过语音样例、音位变体的学习来获得。短期实验室语音知觉训练可以促进成人非母语语音知觉与产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观点,人的认识并非起始于大脑,而是起始于包括大脑在内的整个身体。身体通过身体场或知觉场,总是试图感知并整合周围的世界,从而将其纳入认识之中。如果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那现有的线上教学并不是这种过程的理想形式,它在认识论上的感知局限和加工局限,使它有可能成为“间接认识中的间接认识”,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超越这种局限的可能途径为:第一,现有的线上教学力求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各有侧重,扬长避短;第二,如果技术获得突破,线上教学的认识论局限可能最终得到化解,这也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论革命或教育教学革命。  相似文献   

8.
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实证研究方法,以阿拉伯语人为实验对象,进行知觉实验和发音实验,由此分析阿语人汉语重音感知范畴化的程度及其原因,分析其汉语重音发音标准化的程度及其原因,旨在探索具有多音节重音型语言特点的阿语人习得单音节声调型语言汉语的认知特点。并以汉语重音为观察点,探讨知觉、发音和声学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丰富、验证知觉与发音关系学说。  相似文献   

9.
语言知识与语言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语言知识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但语言知识却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性工具。按照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人类能够习得语言是基于一种本能,是习语者的内在因素和语言环境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文化知识的介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何克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学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知觉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眼1演。面对教师提供的媒体学习材料,学习者的大脑中会形成对材料整体特性、组成元素,以及各元素间连接关系的一个整体的反应,这就是学习者对媒体学习材料的知觉,也是学习者通过媒体进行学习的第一环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媒体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信息的呈现与传递问题,还要考虑学习者知觉的特性,保证媒体信息能够顺利被学习者知觉和理解。本文从知觉规律出发探讨教学中的媒体设计问题,以期能引起教学媒体设计者对学习者知觉规律的重视。一、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现…  相似文献   

11.
多语言环境下部分儿童出现语言习得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语言环境或是一个直观的、立体的大背景,是语言习得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参与构成多语言环境的各方面因素是导致部分儿童出现语言习得障碍的实质诱发因素。成长于多语言环境下的儿童在语言习得障碍方面的表现大致分为以下时期:语言获得与感知期、混杂期与沉默期、煎熬期。文章提出相应策略:“一家长一语言”的多语输入原则,加强主语文化环境作用,心理辅助和矫正,突出主要语言。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语言是情感化的语言形式,艺术语言中的情感是知觉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西方经验派美学家鲍桑葵、桑塔耶纳将审美情感称作知觉对象的“第三性质”。洛克在此之前提出了对象“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说法。他所说的“第一性质”是指知觉对象的客观性质,比如大小、数量和某些不以环境而改变的性质等;“第二性质”是指依存于人的感知的性质,比如:人的视觉感知到的色彩的赤、橙、黄、绿,听觉感知到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味觉感知到的苦、辣、酸、甜等特性;  相似文献   

13.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论,它的核心要义在于语言的教学与习得是在特定的语言框架与语言环境中实现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带来很有意义的指引作用。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很有必要给学生们提供明确的语言环境与教学情境,这将会打造更好的语义框架,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本文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探讨中国的日语二外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日语二外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语言实践的关系、发挥母语或已掌握的其他语言在日语学习中的作用及处理好语言环境与日语学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同时也是视觉符号.文字的简化不仅受文字应用影响,也受到知觉特性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在感知文字时,就是在感知且概括文字的一些重要特征,当这些特征以某些方式被理解和固定下来,就形成种种简化方式.其背后的实质是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以及完形感知原则的交互作用,这些知觉特性不仅决定了汉字以何种方式简化,同时也限定了汉字在自身系统内所能达到的简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李鸣  张培杰 《文教资料》2007,(6):129-130
体验性美术教学的关键就是“体验”。体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感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掌握一切知识的前提。在体验性美术教学中,感知觉与体验交互发挥着作用,感知觉体验能力对美术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情感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语言的输入、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及语言习得的社会文化等因素。其中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非智力中的情感因素是关键。原因在于动机、态度、兴趣、自信心、自尊、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社会文化环境、性格、模糊容忍和同化倾向等情感成分直接影响着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习得行为,包括时间、精力的投入以及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的选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动机、焦虑、移情、性格等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并提出了充分调动积极情感的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在语言教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怎样运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怎样在口语教学中运用激励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一、语言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习得行为,即人类个体在后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经验,是人的重要行为。语言知识的掌握即是后天习得的结果。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也应通过习得掌握,即通过在自然交际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语言学习并不能发展为交际能力,只有习得可发展为交际能力。二、口语与心理学从心理学上…  相似文献   

19.
金振丽 《教育导刊》2007,(5):34-35,41
一、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 自我效能理论由班杜拉在1997年提出.自我效能指"个体对其组织和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1]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预期、知觉和主观判断.自我效能高者情绪饱满,富有自信心,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敢于面对困难,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也有利于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而自我效能水平低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若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也可以说知觉是把感觉获得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规律包括: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