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挫折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挫折教育还有一些误区,导致挫折教育走了样。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应制定科学明确的挫折教育目的,在学校中采取有效合理的挫折教育的方法,并与家庭教育配合,使挫折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挫折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挫折教育还有一些误区,导致挫折教育走了样。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应制定科学明确的挫折教育目的,在学校中采取有效合理的挫折教育的方法,并与家庭教育配合,使挫折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受挫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青少年只有具备良好的受挫能力和受挫后的恢复能力,才能百折不挠、有所担当。本文从家庭教育视角出发,揭示当前青少年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探讨提高青少年受挫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引导家庭教育者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挫折教育已日益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但据相关资料的显示,作为挫折教育真正受益者的学生对此却抱有排斥态度及对立情绪。结合近几年挫折教育的实践,本文以为挫折教育的论述还仅仅停留在教育理论阶段,挫折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缺少必要的心理理论作指导,出现了很多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5.
维护教师的权威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实践中往往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凸现出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师应认识到,挫折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遭受挫折,而是要让困难挫掉他们的骄娇二气,保护他们的勇气和锐气,并体会到教师的谆谆教诲,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维护教师的权威与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实践中往往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凸现出挫折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师应认识到,挫折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学生遭受挫折,而是要让困难挫掉他们的骄娇二气,保护他们的勇气和锐气,并体会到教师的谆谆教诲,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思想现状,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明确励志,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纠正思想误区,在学习中赏识自己、自我激励、正确对待挫折。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突破观念误区,内容误区,方法误区,采用积极稳妥的调控策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建设,认识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青春期,挫折适应等问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社会上的很多“挫折教育”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把单纯的吃苦当作挫折教育,误以为超限训练就是挫折教育等。殊不知,这样的“挫折教育”过于强调吃苦和失败的体验,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带来负面影响,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恐惧。那么,究竟该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户东启  杨帆 《教育探索》2008,(12):128-129
挫折教育作为以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一直以来深受重视,但由于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误区,如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痛苦教育”和“速成教育”等,致使挫折教育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已经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文章指出当前挫折教育的误区表现为: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针对性;两个极端,缺乏耐心和决心;急功近利。缺乏后续指导和教育;空洞说教,缺乏分析和引导。改进的思路和措施在于:因人而异,选择适宜的挫折教育模式;循序渐进,注重挫折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感悟挫折,留给孩子自省和反思的时间;家校配合,弥补教育过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加强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优化其心理素质,有利于学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挫折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描述了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进而提出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纪晓丹 《学周刊C版》2014,(5):210-211
挫折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加强学前幼儿的挫折教育.优化其心理素质.有利于学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挫折时幼儿成长的意义.描述了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进而提出加强幼儿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幼儿园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缺乏挫折教育,使得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即便有些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放手",客观评价孩子,及时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以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挫折对学生的心理既能产生有益的作用,也会妨碍学生学业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创设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培养学生树立直面挫折的意识,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折教育,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创设挫折情境进行挫折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耐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7.
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帆  彭彦琴 《教育科学》2004,20(4):62-64
挫折教育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缺少必要的心理理论作指导,出现了很多的教育误区,使得青少年对现行的挫折教育多有抵触,挫折教育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就必须从心理学微观层次去探讨挫折教育的教学目的,使挫折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知、情、意三方面的心理学特点为依据,最终使其成为以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力为终极目标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误区是教师对挫折教育重视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挫折教育是基于时代发展需求、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等方面考虑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挫折教育,首先应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有关挫折教育的理论知识;其次应改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挫折教育的实效功能;再次应针对不同阶段,实施有效的挫折教育;然后应重视生命观教育,促进正确挫折观的形成;最后应提高教师对挫折教育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之所以会被挫折轻易地打倒,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挫折,缺乏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因此,研究挫折教育,探讨耐挫力形成的条件,分析认识挫折后的种种适应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一、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入手,在教育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1.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的健康心理。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冷静对待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遭遇挫折并不是命运的“不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人都会遇到挫折,所以一定要有应对挫折的思想准备。这样,当他们真正遇到挫折时,就不会不知所措。同时,正视挫折还应懂得辩证地分析困境,在比较中认识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所以,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的健康心理,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要做生活的强者,必须接受各种挫折的挑战。2.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仅有应对挫折的思想准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比如,在许多情...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育人理念,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引导与专项教育也不够全面、系统。鉴于此,要积极开展高职学生挫折教育并有意识加以引导,尊重学生自身特点,遵循教育基本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同的高职学生群体、校园文化建设及教师队伍挫折教育意识培训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